西安鐵五小始建于1958年,現有43個教學班,2200余名學生。經過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不懈努力,學校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辦學成就。學校先后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團中央、少工委授予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被陜西省命名為“示范小學”、“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電化教育試驗學?!?、“紅領巾示范學?!?;是西安市的“一級小學”、“綠色學?!?、“平安校園”、“足球傳統學?!?、“電教試驗學?!?;少先隊大隊部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辦學特色,更新辦學理念和創新教學模式。學校領導班子清醒地意識到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德育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德智、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德育在小學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與其它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抓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對提高辦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
一切為了學生成長 營造育人環境打基礎
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校園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隱蔽的課程,是無聲的教育。學校為適應教育發展要求,堅持超前思維,在優化教育教學“軟環境”和“硬環境”上狠下功夫,為全校創造了優良的育人環境。
學校占地17400m2,校舍面積81452m2,主要建筑有教學樓2棟,辦公樓、活動樓、綜合樓和階梯教室。室內全部裝有暖氣、電風扇,辦公室和活動部室裝有空調,各類配套設施齊全。有200米4股塑膠跑道田徑場,60米直道8股,乒乓球訓練館1個,人工草坪鋪設的標準少年足球場2個。學校綠化面積1210m2,人均0.55m2,綠化、美化景點綜合設計,做到無土不綠,無處不美,無地不凈。整個校園布局合理,學生進入校園,賞心悅目,心情愉快,置身于優雅的情景氛圍之中。學校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不遺余力地把德育宣傳教育作為校園人文環境的核心,按照德育的標準,安排布置校園。目前,學校的每一層樓,每一座墻壁,布置文字或畫面展板,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育人氣氛。
緊扣學生成長特點 搞活教育形式抓載體
加強德育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適應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注意搞活教育形式,使小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運用好活動載體,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
從少年時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個人一生形成良好品行的基礎。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靠一般化要求和泛泛地號召其收效是微乎其微的。五·四中隊的郭瑜同學還將學校開展的承諾簽名活動寫信告訴了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周強,周書記很快回信:“西安鐵五小全體少先隊員,你們開展的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希望長期堅持下去?!眻F中央領導的題詞給我們少先隊員以極大的鼓舞。為擴大教育效果,各中隊連續召開了主題班隊會;開展了“破陋習,少先隊員走在前面”系列活動;在全校學生中列舉了學生十大陋習,并針對陋習編寫了“新兒歌”、“三字歌”、“皮筋歌”、“拍手歌”等活潑新穎的教育內容,使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在寬松活潑中受到熏陶。這些系列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吨袊嗄陥蟆?、《人民鐵道報》、《中原鐵道報》,陜西電視臺、鄭州局電視臺也都相繼進行了專題報道。
為使德育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學校在較長一個階段,充分利用好三個載體,鞏固和傳承了教育效果。
1、讀書活動。讀書活動是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部、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少工委等單位聯合發起組織的,至今學校已參與開展了10多年。每年都要把讀書教育活動,作為愛國教育和知識教育的一個重要舉措,結合學生年齡、年級實際,有重點地安排讀書內容,制定讀書計劃。同時,充分利用板報、廣播、主題班隊會、演講比賽、詩歌朗誦、國旗下講話等形式,組織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升華境界,在讀書中提高素質。由于這項活動抓得持久扎實,收到了豐碩的讀書成果。2002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中華美德》讀書活動組織獎,2003年被評為《學雷鋒樹時代新風》讀書特色育人學校,2004年又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祖國明天更美麗》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
2、雛鷹達標建章活動?!翱缡兰o中國少年雛鷹展翅飛”是在全國少年兒童中廣泛開展的一項活動,從1999年起,學校就組織開展了以“雛鷹展翅飛”為主題的“雛鷹爭章”達標活動。在組織過程中,深化行為規范教育,細化了實施細則,相應制定了“學會做人,學會健身,學會服務,學會創造,學會學習”等考章標準。全年級進行爭章、定章、考章。要求參與爭章的少先隊員做好“與少先隊活動結合,與家庭表現結合,與實踐活動結合?!币幎吭履┑闹芪灏嚓爼椤翱颊隆睍r間,為每個少先隊員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創造積極進取的機會。長期的堅持和認真組織這項活動,使全校同學中逐步形成了濃郁的競爭向上的氛圍,向先進看齊,努力爭當先進,形成了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喜人局面。
3、手拉手互助活動。手拉手互助活動一直是該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主題活動。近幾年,該校先后同合陽縣防虜寨鄉中心小學、大荔縣中心小學、藍田希望小學、東大六村小學建立互助關系。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了向貧困地區兒童“手拉手、獻愛心、幫困助學活動”倡議,全校師生積極響應,將平時節省的零花錢、文具、衣服等物無私捐獻,共捐衣服25592件、書包637全、鞋231雙,文具27100件,現金8212.1元,教職員工共捐款5700余元,學校還向互助學校捐贈了電腦、投影錄音錄像帶、幻燈機、課桌椅和演出服裝等。為了使師生能和貧困地區學校師生實現零距離接觸,近距離溝通,組織了師生前往互助學校同吃、同住、同學習、同交流,切身去體驗城市里、課堂上永遠不能得到的收獲,使師生們終身難忘,感受頗深。
樹立“以生為本”觀念 滲透課堂德育是主線
1、強調學生參與。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雙邊活動。應該變教師的講為學生主動的學,變課堂中少數學生積極參與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一節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不少于三分之二,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也讓給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啟發引導、點撥思維上去。從“講授者”成為“服務者”為學生的“學”服務。
2、鼓勵每一位學生質疑。學貴有思,思貴有疑。我們要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課上給學生留下質疑的余地。對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態度是:鼓勵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特別是差生,從不敢提問到“敢于”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對于學生提的每個問題要努力做到認真善意對待,不可因學生提的問題不好回答或沒有意義,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質疑問題的質量,教給他們提問的方法,善于發現和捕促好的提問和答問,或教師用反問的形式激勵學生質疑,甚至討論、爭辯,培養探求精神,以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
3、動手動腦,手腦并用。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俗話說“眼看千遍,不如手寫一遍”。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自己動手操作,邊做邊想,印象深,知識學得踏實。數學課上盡量讓學生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手、腦、口并用,這樣不僅形成了空間觀念,而且發展了思維。在語文教學中,也做出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規定,課堂上要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在教師的指導下讀一讀、勾一勾、畫一畫、圈一圈、做一做,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促使腦子進行回憶、思維和想象活動,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4、面向全體、厚愛差生、灑向學生都是愛。一個班級中學生學習活動的快慢,對知識的感知程度和能力參差不齊。以往一堂課上熱熱鬧鬧,課堂氣氛活躍,仔細觀察,發言的最多達到百分之三十。大多數的學生充當“板凳隊員”的角色,長此以往,這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因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不失時機地盡可能給所有的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和享受成功快樂的機會,并努力通過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認識發現其閃光處,多表揚,多鼓勵,批評變為希望,力求含蓄。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把微笑、競爭、激勵帶進課堂,所有的教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同學,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問一次,高看一眼,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互相尊重的教學氛圍。讓每一位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狀態,輕松愉快參與學習。
5、突出校本課程,激發教學活力。目前,學?!豆旁娢睦首x》校本課程已全面推行,并進入深化創新的階段,在全校學生陶冶審美情操,提高道德品位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從2004年9月開始在起始年級開設“福尼斯英語課程”,由語音基礎訓練已向音圖訓練程度延伸。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學能力,給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校園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