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現一些逆反行為,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沒必要大驚小怪的。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孩子,是對家長耐心、細心和觀察力等多種心理素質的考驗。我的經驗是:處于孩子青春期的家長,不妨做一個“傻家長”。
我的女兒樂樂是一個好孩子、好學生。乖巧、機敏、學習刻苦、做事專注認真、有禮貌……在小學的時候,考試沒出過班級前三名,連續多年被評為區三好生。我那時的感覺是,樂樂很優秀、發展很全面,而且她的一切都在我的把握之中,都是可控的,因此在培養孩子方面我很有信心。
記得樂樂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一天回家吃完晚飯與我聊天,說了一會兒學校的事情,樂樂突然坐起身來對我說:“爸爸,我給你說件事情,你可不能罵我?!蔽艺f:“你說吧,我什么時候罵過你呢?”
樂樂說,昨天放學后,幾個同學在公園玩捉迷藏。她藏在一個假山的山洞里,沒想到另外兩個男同學也藏在旁邊的洞里。這時,樂樂聽到兩個男生在議論班里的女生,其中一個問另一個最喜歡班里哪個女生?被問的男生說喜歡樂樂,而問話的男生也說喜歡樂樂,還說班里不少男生都喜歡樂樂。
說完了,樂樂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盡管在這件事上孩子是無辜的,別人說什么,她怎么能提前知道呢?但不少家長可能會選擇用嚴厲的手段“斷”孩子的念頭,怕孩子學壞;還有一種選擇——平心靜氣地、耐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訴孩子還小,要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不能分心。但這兩種選擇我都沒有用。
樂樂說完這件讓她有點難為情的事后,我笑著說:“看來你的人緣真的很好,不但女生喜歡你、老師喜歡你,就連調皮搗蛋的男生都認同你,真不錯!”
我這么一說,樂樂也很高興。一場看似很嚴重的危機,就這么輕易化解了。事后我得出一個結論:家長有時候不能太聰明了,要很認真地裝傻。
我從小照顧孩子長大,我們父女倆出門總是我們手牽著手在外面散步、聊天。樂樂上了初中后也是這樣。
現在孩子回家后一個人待的時間越來越長,跟我的話也少了很多,還時不時地糾正我的話,對我提到的一些人和事表現出不屑。這時我才猛然意識到:樂樂長大了,逆反期到了,我面臨新的挑戰。
我決定對青春期的樂樂采取“內緊外松”的戰略——密切觀察、積極行動,但不動聲色。我要讓我的女兒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人生的第一個“驚濤駭浪”期。
這時候,家長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對你打開心扉。這是家長最頭疼的——不知道那個小腦袋瓜里到底想些什么,也根本問不出來,硬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又會讓她很煩。
樂樂上了初二后,寒假的時候,一天突然問我要錢,我問做什么?她說要跟同學出去玩兒。我順口問,“幾個人呢?男生女生?”樂樂說:“一個人,男生?!蔽艺f:“樂樂你是個愛熱鬧的孩子,就兩個人玩兒多沒意思,多叫上幾個同學,包括你小學時的同學,大家一起玩兒多熱鬧呀,爸爸今天請客?!睒窐芬宦牶芨吲d,馬上電話聯系了好幾個同學,一起到公園玩兒了一天。
我長出了一口氣。
后來,我總結出一條規律:當火車狂奔的時候,你要緊急剎車的話,慣性太大,容易損傷車子,這時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準機會,輕輕扳動扳道機,讓車輛駛上理想的軌道。
(來源:求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