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游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女兒此刻能學到多少文化知識,我們更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學會和人自如相處的孩子。平時總是給她創造機會,多讓她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她多和小朋友們玩耍,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潛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
我總是告訴她,在學校的時候要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堂上能大膽地發言。我覺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構成的關鍵時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構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里,我們會特意給她創造一個自由自在的交流環境,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于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影響她。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要嚴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里我們會給她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來整理。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里取來就要放回哪里。
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征求她的想法,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著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光去與她溝通,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一樣的意見,創造一種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于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于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孩子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孩子一天一天長大,而我們是一天一天學著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家長。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課題,但我相信溝通是最重要的,鼓勵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內心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