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選擇喝酸奶,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好喝,喜歡喝,還有部分原因是覺得喝酸奶有助于消化和排便。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在飯后,特別是在油膩的晚餐后來一杯酸奶,相信喝完第二天的排便會變得暢通無阻,同時減少腸胃的負擔。酸奶真的能夠調理腸胃、助消化嗎?
怎么制作酸奶?
酸奶的制作是以新鮮的牛奶為原料,先將牛奶殺菌,然后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經發酵、再冷卻后就能得到我們喝的酸奶。
酸奶的發酵分解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乳酸菌開始在牛奶中快速增殖,當沒有葡萄糖可分解時,乳酸菌就會想辦法,利用代謝產生的β-半乳糖酶;
第二步,β-半乳糖酶將牛奶中的乳糖“剪”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兩種物質;
第三步,乳酸菌利用新產生的葡萄糖進行無氧呼吸,葡萄糖被分解為丙酮酸和水,釋放出一部分能量,二者合成乳酸,酸奶才會變酸。
酸奶的酸味來源于乳糖被分解后產生的乳酸,因此,乳糖不耐受的人喝酸奶時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乳酸菌是制作酸奶的“功臣”。
乳酸菌是什么菌?
乳酸菌是一類細菌的統稱,屬于原核生物,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最終產生大量的乳酸。代謝類型是異養厭氧型,即在無氧環境下靠現有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大部分乳酸菌的代謝產物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因此被歸類為益生菌。
2011年,世界胃腸病組織(WGO)指出:益生菌在緩解便秘和腹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幾年后,該組織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觀點:益生菌在防治消化道疾病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學者和專家們為證實酸奶中乳酸菌對腸道健康是否有益處,紛紛展開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乳酸菌對人的腸道的作用是因人而異的,更重要的一點是:乳酸菌是無法活著在人體腸道內“安家”和“繁衍子孫后代”的。
剛生產出的酸奶中確實含有大量活菌,但需要經過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才能來到我們身邊,中途乳酸菌會因為溫度的變化而死亡;其次,乳酸菌進入腸道,經歷胃液、消化液和膽汁一系列的“折磨”,能幸運活著到達腸道后還要和腸道內聚集的其他微生物群進行競爭,因此酸奶中的乳酸菌要在腸道中存活、增殖成功的概率幾乎為0。
科學上說的“酸奶有助于消化”和人們認為的酸奶助消化實際上不是一回事!
在酸奶發酵過程中,乳酸菌把牛奶中的部分乳糖分解轉化成乳酸,乳酸可以和鈣結合形成人體更易吸收的乳酸鈣。
從這個層面看,酸奶確實是“有助于消化”的,所以要科學看待酸奶中乳酸菌的功效,不要盲目貪杯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