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神木縣(今神木市)店塔村的一位農民準備在其窯院的南壁打一個洋芋窖,沒曾想卻挖出了“寶貝”。這件寶貝看起來像一只大雁,它的嘴里還銜著一條魚,造型十分討喜。后來,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件寶貝被命名為雁魚銅燈。
當時,和雁魚銅燈一同被發現的還有漢武帝時期發行的三官五銖錢等文物,所以斷定神木縣發現的這件雁魚銅燈應該屬于漢代。
雁魚銅燈長33厘米、寬17厘米、壁厚0.1厘米—0.2厘米。雁魚銅燈為一只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雁眼圓睜,頸部修長,體寬肥,身體兩側鑄有羽翼,短尾上翹,雙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張開銜有一條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
雁魚銅燈由雁頭、雁體、燈盤和燈罩組成,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不僅可以實現防風功能,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
雁魚銅燈的內部構造十分巧妙,雁體是燈的主要構件,雁頭與雁體以子母口相接,燈盤(魚身)及雁頭、雁體內部都是中空且相通的。這樣,燈油放于魚身燈盤之上,燈火在點燃后,油煙和廢氣會上升至雁頭,然后通過雁頸導入雁體之中。古人的聰明才智,與我們現在的環保節能意識不謀而合。
雁魚銅燈在使用時,通常會在雁體內盛水。這樣油煙和廢氣就會順著雁的脖頸到達腹部溶于水中,減少或消除對空氣的污染,起到凈化作用。
雁體中盛水還有節能的功效。而雁體中放入冷水能降低燈體溫度,延長油脂使用的時間。同時,其U形的設計,也能回收一部分燃燒不充分的油脂,實現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也難怪雁魚銅燈會被稱作是一款“環保節能燈”。
雁魚銅燈是國家一級文物,它的造型生動形象,結構精巧別致,是漢代精美燈具的代表作,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在古代,鴻雁被認為是一種瑞禽,因為其秉持一夫一妻制的配偶關系,有忠貞不貳的品質,所以古人將雁用為聘問、婚嫁之禮,雁成為古人提親時的必備之物?!般曯~”則代表勝利,因此雁銜魚又可以和分封、賞賜結合起來。
1991年,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雁魚銅燈便成為這里的展品。如今,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有著自己獨立的“單間”,每天享受著眾人欣賞的目光。游客們在欣賞它的同時,還能夠在講解員的講述中,了解古人的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