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義,給孩子的成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下面這五種爸爸,按對孩子傷害從小到大依次排列:
第五名:控制欲過強的爸爸
有的爸爸過于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和發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建議:爸爸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潛在的能力。
第四名:手機不離手的爸爸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倘若爸爸成天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玩,孩子接觸到手機自然也會容易上癮,這對孩子的視力、人際交際以及學習特別不利。
建議:放下手機,別讓孩子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的絕望感。
第三名:暴躁的爸爸
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脾氣,那么孩子以后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來發泄。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不利于自信心的樹立。長此以往,心理發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傷的出現。
建議:脾氣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用溝通,耐心解決問題,而不是動不動就暴脾氣,給孩子傳遞一種正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第二名:毫無誠信的爸爸
10歲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從心底崇拜和信任。
然而,很多爸爸總是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理由,為失信于孩子而開脫,或者是直接用哄騙來搪塞孩子。爸爸屢次失信,會讓孩子養成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質和前程。
建議:請每一位爸爸認真對待給予孩子的承諾,如果做不到,那就請不要隨意承諾?!?
第一名:不見人影的爸爸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我,就會花時間陪我,爸爸不經常陪我,那就是不愛我。
建議: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溝通兩次,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與家人每周運動或出行一次,增加與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機會。
在無法陪伴孩子時,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向孩子表達贊賞和愛,讓孩子感受到時刻你把他放在心里。(來源:好教師之聲)